專欄文章 Column


愛河夢:第二十八章 老有所歸 / 德亥 – 楔子(哈門/尬斯篇)

孫讚福醫師
 
 ** 本文歡迎在不修改原文內容情況下轉載。轉載時,務請註明引用來源與作者,否則本文作者將保留著作版權之法律追訴權。 **

愛河夢 第二十八章 老有所歸 / 德亥 – 楔子(哈門/尬斯篇)(2019.6.26)

       20003月初,保羅要結婚的消息在辦公室傳開來。因為孫仰搬進該辦公室時間不長,與保羅也無工作上的交集,算點頭之交吧!
 
       保羅沒打算紅色炸彈四處亂炸。但看多了好萊塢影片的孫仰,多次觀賞過美國人結婚唯美的電影場景,一聽到有同事要結婚,又苦等不到請帖,於是主動找上保羅,說道:「保羅,聽說你要結婚了,恭喜!恭喜!」
 
       保羅面帶微笑:「謝謝!」
 
       孫仰隨即厚著臉皮問道:「保羅,我可以參加你的婚禮嗎?我好想看一看美國人在教堂結婚的真實場景。」
 
       保羅開懷大笑,熱烈回應:「當然可以。歡迎!」
 
       於是保羅發給孫仰一張請帖,孫仰依台灣的習俗,包了個美元紅包給保羅,表達祝賀。
 
       保羅提醒並詢問:「婚禮會在六月初,於上紐約州靠近德亥鎮的教堂舉行。婚禮前後,你打算住那裡…?主餐吃雞排還是牛排…?怎麼去德亥…?」
 
       溝通一些交通、住宿、婚宴餐食等細節後,在孫仰請求下,保羅幫忙訂了一家德亥鎮近郊的B&B(床&早餐)小旅館,距離隔天舉行婚禮的教堂,約二十分鐘車程。
 
       一切安排就緒,保羅在婚禮前幾天,向辦公室眾人道別後,先行返鄉。
 
       2000年初夏,晴空萬里,涼爽舒適,出門尚要穿件薄夾克,才不至於著涼。既沒有八月的酷熱,也沒有一月二月的大雪嚴寒,君不聞「六月新娘我當過」的鄉里小語?
 
       台灣六月炎熱,穿上新娘衣,會忍不住汗水直冒,只好躲冷氣房。但北美六月是最舒服季節,難怪戀愛男女,常選在六月情定終身。
 
       20006月初某天早上,孫仰與康博士訪談一位個案後,已近晌午,顧不得吃午餐,急忙搭地鐵前往曼哈頓第八大道旁的長途巴士總站,趕上下午一點的灰狗巴士前往歐尼安塔,途經德亥。上車前買了個三明治與牛奶果腹。
 
       巴士先是從紐約坐到金士頓,約一小多時,休息十分鐘,讓車內的旅客上洗手間,買咖啡、三明治等輕食。
 
       時間一到,巴士讓舊客人與金士頓站新客人上車。灰狗巴士繼續前進,沿途陸續有人下車,有人上車。抵達德亥小鎮時,已經是下午四點多。
 
       孫仰等候車肚閘門打開,拿出行李,司機隨即蓋上車肚閘門,坐回司機座,上車開走。只剩孫仰一人拉著行李,佇立原地。
 
       左右一看,沒像曼哈頓計程車到處都是,隨手一招就有一輛停過來,也沒有路邊排班計程車。孫仰一看不妙,趕忙走進販賣巴士票的雜貨店探詢,得到了一組貼在牆上的計程車公司電話號碼。依照指點,走向對面大型超市入口前的公共電話,呼叫計程車。
 
       怎奈電話響了又響,過了許久,沒人接。孫仰有點慌,掛上電話,再撥一次,還是沒人接聽,心想:「叫不到計程車,這可怎麼辦?難道要搭下一班巴士回紐約嗎?」
 
       這時孫仰身後有一長得精瘦,身材中等的美國白人,其唇上有髭,下巴還留著一撮胡須,語帶和善上前問道:「怎麼啦?」
 
       孫仰說:「計程車公司電話響很久都沒人接,我找不到車載我去我的旅館!」
 
       精瘦男子說:「別急,等我打完電話,我們再來想辦法。」
 
       孫仰掛了電話,往旁邊一挪,那人隨即上前打電話,電話中交待幾句後,很快地掛上電話,然後轉身向孫仰說:「走!我載你去。」
 
       這句話對當時的孫仰,簡直是天賴之音。高興地拉起行李跟他走,問其名叫「哈門」,是位瑜珈教師,1970年代與妻子自紐約市搬來德亥住。
 
       說著說著,就走到哈門的車旁,哈門打開後車廂,讓孫仰放行李,哈門上駕駛座,孫仰坐上副駕駛座,車子開往鄉間小旅館,約二十多分鐘就到了保羅幫孫仰訂房的B&B
 
       一路兩人交流了不少訊息,原來哈門的愛人默妮卡是位芭蕾舞者,舞藝拔尖,奈何身材過於高大,無法當上第一女主角,因為男舞者托不起她。後來默妮卡轉成舞蹈教師,並發展出Alignment work(排直瑜珈),當起瑜珈教師。
 
       學習排直瑜珈,可以緩解諸多身體的不適,哈門在紐約市學習排直瑜珈時,與默尼卡相識相愛,進而結為連理。久住繁華的紐約市,喧囂擁擠,1970年倆人來到德亥,喜歡上這里風土民情,加上當時土地非常便宜,德亥郊區比紐約中央公園大的土地,一丁點錢,就可買下。
 
       於是哈門找來攣生弟弟尬斯,以及帶有印地安血統的瑜珈學生布魯斯,一石一磚親手砌建這個家,像一座堡壘的家,包括內部隔間、裝修,水電設施,都是他們胼手胝足,共同打造。
 
       並請電力公司拉線,自行加裝幫浦打出地下水,一座水電兼備,避寒避暑、宜居宜教的家園兼瑜珈教室,就這樣在楓林與草地之間成型。
 
       孫仰聽到這個年代,還有親手建蓋家園的故事,覺得太美了,心想日後有機會,一定要前去拜訪。才說著說著,鄉間小旅館已到。
 
       孫仰記下哈門家裡的電話號碼,自後車箱拿出行李,準備與哈門揮手告別。哈門卻走下車來,說:「等一下,看看旅館有沒有營業!」
 
       孫仰不解,納悶道:「旅館不都是24小時營業的嗎?」
 
       哈門說:「鄉下的小旅館,有客人才開張,沒客人的話,旅館主人又不住這兒,就沒過來開門營業!」
 
       孫仰心想:「保羅有幫我訂好兩晚的房間,旅館一定有開。」
       
       但大門一拉拉不開,趕緊按鈴又敲門,呼喊:「有人在嗎?」
 
       沒人回應。後來孫仰與哈門沿著小旅館四周窗戶敲喊一遍,完全無人回應,確定沒營業。
 
  孫仰暗自吶喊:「難道今晚真得回紐約住,明早再趕來教堂參加中午的婚禮嗎?」
 
       2000年當時手機問世未久,不甚普及,附近也無公共電話,無法及時電話詢問旅館,或詢問保羅有關訂房事宜。
 
       此時太陽偏西,旅館附近只幾戶人家,不是繁華地段,人煙希渺。帶著失落的心,坐回哈門的車,車上孫仰鼓起勇氣,問說:「哈門,今晚我可以住你家嗎?」
 
       素昧平生,才初相逢,就要求去住陌生人家裡,很勇敢也很厚臉皮!但孫仰想到再要坐3小時的車回紐約,就腿軟。而保羅搞不好正忙著呢,他家電話有沒人接聽,還是未知數。
 
  哈門想了想,回答說:「好!」
 
       對當下的孫仰,這聲「好」,代表很快就可以休息,不用再奔波勞苦,到處求爺爺告奶奶,當然也是一次勇敢的陌生之旅,也是與瑜珈行者哈門一家多年情誼的開始。
 
  孫仰歡喜道:「剛才一路聽你說起,與弟弟、好友一磚一石親手堆疊砌成的家,本來就想去拜訪。這下子,因緣馬上具足。太好了!」
 
       哈門先載孫仰回到巴士站旁的大超市,買了牛奶、雞蛋、蔬菜、牛肉、雞肉、起士、水果、蘋果汁等。哈門說瑜珈中心,每天只有晚餐大家一起吃,早餐、中餐得自己準備!
 
       通常他們早餐只喝咖啡,偶而加個蛋,中餐不吃,晚餐也吃不多,難怪看起來那麼精瘦,一付修行者模樣。付帳超市30多美元,帶著大把食物上車,孫仰打算:「寧可多買些,到時吃不完,就送哈門一家吃。」
 
       買好食物,哈門駛離德亥小鎮,轉入鄉間小道,再轉入泥土路,後來鑽入翠綠森林中,高聳的楓樹連綿不斷,偉拔矗立,樹蔭遮天,形成了綠色隧道。
 
       出了楓林隧道,進到一片開闊草地,一棟古樸建物兀立遠方,那是大片草地上唯一的二樓房子。車子從屋北草地的泥土路開近,停在廚房入口,提著食品置入冰箱,再拉著行李走到客房區,哈門讓孫仰把行李放入靠邊角的客房,再簡單介紹環境。
 
  屋南偏西百米處有座池塘,屋東50米處,有座小型杉林,是哈門親手種植的杉樹,30年了,綠樹成蔭,長有三四樓高。
 
  安頓下來後,孫仰先向哈門借用二樓的室內電話,打去保羅家報平安,述說所訂旅館沒開門營運,現在轉住新朋友家,請他勿牽掛。明天中午,將會準時前去教堂,參加他的婚禮。
 
  向哈門道謝,欲回一樓客房時,哈門說:「你先去洗澡,然後休息一下。晚上八點,來餐廳,一起吃晚餐。」
 
       哈門不說,還真忘了,從下午一點巴士上車到現在,還真米粒未進。
 
       耶!有晚餐可以吃了。真好!
 
  洗完澡,孫仰再上二樓,哈門介紹他現在的愛人布蘭達與孫仰認識,兩人問安,並互相擁抱示好。
 
  然後哈門引領孫仰參觀瑜珈教室,再參觀教室旁,哈門與布蘭達的住房。布蘭達是舊日的瑜珈學生,默妮卡過世後,哈門低沈了一段時間,後來慢慢就與布蘭達走一起,現在兩人都是瑜珈教師。
 
       聊著聊著,不一會兒,一隻黑貓鑽向布蘭達,於是她抱著黑貓,繼續與孫仰閑話家常,布蘭達言談開朗,與哈門互動,真實坦然,臉上掦溢著幸福。
 
  瑜珈教室下方,共四間客房,威廉長期佔住一間。威廉是位天線裝配師傅,也是瑜珈教師。
 
  孫仰被安置在邊角的客房,有面東、面南兩扇窗。房內望出,可以看到池塘與杉樹群,這景真美。
 
       屋南遠處是楓樹林,因是六月,綠的一整片,更遠處,山巒緩緩起伏。
 
  拜會完布蘭達與參觀了二樓,孫仰到戶外近處繞繞走走,此時天色尚明。屋外草地置放一張「長板凳狀」石椅,椅面上刻有:「MONICA BECAUSE OF YOU」(默妮卡,因為有你!),孫仰未明其意,只覺有份感情,油然生起,涌上胸口!
 
  孫仰沒走遠,只房屋四周看看走走,然後回房看書,是許特維先生翻譯的「無來無去」一書(原文書名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),係艾雅珂瑪在禪十期間,對弟子的開示,孫仰最喜歡第一章「我們為什麼要禪修」,讀了不下十次。
 
  晚上八點,孫仰從客房區向下走兩階石梯,來到相鄰的餐廚區。木製長餐桌,伴著大木椅十張,看來都是哈門與夥伴們,手工刨制的傑作。
 
       陸續來了八人,有哈門夫婦、布魯斯夫婦、威廉、一位德國來的中年婦人(來學排直瑜珈)、兩位加拿大來的瑜珈朋友,加上亞洲來的孫仰,稱得上多國會餐!
 
       席上先傳用沙拉,木製大盆盛滿生菜沙拉,由哈門率先取用,然後依順時針方向遞給旁人,自行依食量多寡取用,放入自己的大碟子。
 
       接著傳遞烤雞…,水是用幫浦打上來的地下水,甘美爽口,直接裝杯生飲。
 
       九人吃吃聊聊,突然加拿大的朋友問起餐桌的新夥伴孫仰那裡來,孫仰說:「我從台灣來,今天下午路上有難,被哈門撿回來的。很高興今晚有機會跟大家共進晚餐!」
 
       德國來的婦人說:「可是席間聊天,聽你說說笑笑,與大家很熟悉的樣子,彷彿本來就屬於這里一份子!」
 
       孫仰心有戚戚焉,說道:「是啊!我也覺得自己彷彿是這兒的一份子,今晚剛剛歸來。」
 
       一起用餐的諸位,雖才見面,卻彷彿是久別的舊友,隔世又重逢。是時身心放鬆,感受到人與人的綠份,多麼不可思議。
 
       孫仰坐在餐桌靠廚房這邊,抬頭望去是大片玻璃窗,窗外是草地,右前遠方有池塘,遠處是楓林,更遠處是緩緩起伏的山巒…。
 
       晚霞滿天,天色正暗將下來。就這寂靜的美國鄉間,萬籟俱寂,方圓十里,更無他戶人家,異鄉相逢的人兒,橙黃燈光下的餐桌旁,吃吃喝喝,說說笑笑,好不溫韾。
 
       餐後飽足,孫仰走到屋外,屋前是大片草地,草香隱隱襲來,夏蟲唧唧響鎮天。遠處楓林繞將四周,明月當空,天邊幾抹清雲,山巒微微起伏,杉樹群這兒一矗,那兒一矗…。夜風襲來,沁人心扉。
 
       其時滿天繁星,孫仰不自覺地抬頭尋找熟悉的北斗七星。找到斗勺與斗杓,七星顆顆清楚,高掛北天,星光熠熠,如同天空的王者。順著天璇天樞的延長線五倍長,找到北極星。
 
       看來無論在那裡,紐約州也好,台灣也好,北斗七星都一樣明亮清楚,伴隨著蟲鳴蛙鼓,不禁想起遠方的親人朋友…。
 
       想著想著,突然看到草地上也有亮光一閃一閃的,近前一看,才知是螢火蟲,在草地上飛舞。看來這片土地沒有農藥污染,螢火蟲和青蛙活得很是欣快。
 
       從草地回望住處,只自己的房間、威廉的房間、二樓哈門、布魯斯的房間透出一丁點燈光,四處被繁星點綴的黑幕籠照。雖是夜間十點,在靜極的德亥鄉間,蛙鼓蟲鳴此起彼落,彷彿回到古老的日子,那種一徑相同的寧靜生活…。
 
       孫仰不禁嗟嘆:「原來文明與古老,可以這樣無縫接軌在一塊。」
 
       隔早,晨曦如薄紗般自窗外飄進來,孫仰隨之醒來,走到客房區靠餐廚區的淋浴兼衛生間小解,回到客房,不捨得回頭再睡,推開屋子側門,走看晨光中的紐約州鄉間。先走到昨夜觀星的草地,露水晶瑩,映著朝陽正閃亮著。繞入杉樹群,株株杉樹向天拔尖,正沐浴在晨曦中,翠綠中蒙上一片黃光。
 
       走到廚房大玻璃窗外,一個美式家居郵筒般的小木亭貯立著,其內散撤穀物。原來是瑜珈修行者,施食給鳥兒吃的。難怪剛才幾只小鳥,在此處輪番停留,直到孫仰走近,才帶著啾鳴聲,紛紛飛離。
 
       走近池塘,平靜無波,倒映著天光,黃紅藍交錯,綴著白雲,水邊的綠草蘆荻,悠閑挺立,生氣盎然。昨日哈門說,池塘里他們放養一些魚,就放養著,不吃的。如果要吃魚就去超市買,很自然地,他們只吃三淨肉。
 
       早上露重,回到客房時,孫仰鞋面已沾濕,還好鞋子是有厚度的登山休閒鞋,裡內可暖和著!
 
       進到廚房,孫仰煎了兩個荷包蛋、兩片牛肉,再炒些青椒、青花椰,倒上一杯牛奶,一頓簡單美味,又兼顧營養的早餐就完成了。
 
       大餐碟盛上所有熱食,旁邊一杯牛奶,加上一杯水,拿起刀叉,一個人坐在餐廳的長木桌前享用。
 
       看著窗外晨曦變化,窗外不遠處佇立的小木亭,小鳥三三兩兩,正忙著吃早,鳥兒時而低頭啄食,時而仰頭啾鳴,好像在感謝瑜珈行者施食,又好像在歡慶,生命得以在天地間,自由翱翔,欣快滿足!
 
       餐後,洗完杯碟刀叉、煎鍋煎匙,飽食後孫仰混身是勁,再次外出漫步,這回走向更遠處的楓樹林。
 
       走過了池塘,正來到楓樹林的邊緣,有隻身形不大的狗兒,突然現身伴行。只要孫仰停下來,小狗就停下來,孫仰一走,牠就前跑,並不時回頭瞧。
 
       孫仰好奇,一直跟著狗兒,走入楓林深處,立馬發現一間隱藏其間的禪修小屋。哈門說屋南的楓林共有三間禪修小屋,在小狗的帶領下,一一造訪。哈門說,屋北楓林中,另有兩間小屋,都是他們在個人修行時使用的。
 
       哈門在屋子側門設有狗洞,約40公分見方,蓋有一厚塑膠布,可以防雨防雪,冬季防寒氣入侵,但狗兒可以出入自由。回家有狗食相候,出遊時有大片草地、森林可任意奔跑、戲耍,又無頸圈在項…。
 
       想起都市的狗兒,住大樓,每天只有半小時,或一小時遛狗時間,可以戶外走走,又因項圈繩索拉扯,無法奔跑…。相比之下,眼前這隻狗兒,可謂最自由最快樂的狗了。只是發情季節,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尋找夥伴,這點不方便。
 
       但世上哪來十全十美!
 
       中午十一點,孫仰準時回來,上二樓找哈門,他已輕裝就緒,兩人前後上車,目的地是保羅結婚的教堂,開車只十分鐘就到了,比小旅館二十分鐘車程還近。一群人已在教堂內聚集,一片喜氣。
 
       哈門丟下一句話:「下午六點,原地上車。」就開車走人。
       孫仰走進教堂,向保羅道喜,也向辦公室的同事們打招呼。
 
       典禮進行有如電影情節,由牧師主持婚禮,新娘由爸爸牽走到教堂前方,交給新郎,牧師再一一詢問男女雙方,是否願意與對方結為連理,攜手扶持共度一生?雙方分別回答:「我願意!」,然後開始交換戒指,互擁親吻,牧師宣佈兩人正式結為夫婦,典禮就告一段落。
 
       這時身著深色西裝的新郎,攜手全身白紗禮服的新娘,走到教堂外,大家也跟著出教堂,新娘將花束往後一丟,後方自有想結婚的女子,快手上前搶花束。新人倆坐上漂亮的禮車,象徵性地開一小段路。
 
  這時,眾多賓客往教堂附近的宴會場移動。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座位坐下後,先是新人開舞,後來大家紛紛上場,獨舞、雙人舞都可以,很是熱鬧。
 
  鬧騰一番,才開始餐宴。就像吃西餐一樣,由前菜、湯品、沙拉、主菜、甜點,一道一道上,咖啡是無限量供應。
 
       跳舞時,有無餅飦、乳酪、飲料供應,倒是忘了。主餐各有不同,但依座位人名上菜,倒也無誤。同桌大致是認識的同事。
 
  傍晚六點,哈門的車準時來到,臨行前,孫仰跟保羅夫妻道謝與道別,上了哈門的車,回到草地上的鄉間小屋。
 
  第三天早餐後,孫仰一個人獨自探索屋北的楓樹林。這回小狗不知跑那兒野了,沒盡到響導的責任。但依著哈門的描述方位,孫仰一一找到另兩間禪修小屋。至此,五間小屋全部找到,很有成就感。心想有一天,也來禪修小屋修行一段時日。
 
  這天下午,算準巴士時刻,哈門載著孫仰穿過楓樹林,前往德亥巴士站,準備搭車回紐約。臨行前,孫仰問哈門:「我很喜歡這里,我可以再回來住幾天嗎?」
 
       哈門:「當然歡迎!下次最好也學一下排直瑜珈,就以學生身份來吧!」

       孫仰問了學費事宜,最後也問這次住宿車資,該給多少費用。
 
       哈門說:「不用!算交個朋友。」
 
       孫仰感謝不已,詢問捐款給瑜珈學會事宜,最後把這三天的旅館預算拿給哈門與布蘭達,他們笑納孫仰對瑜珈中心的捐贈。
 
       「秋天來最美!」哈門告訴孫仰,於是約好同年10月上旬,當秋色染紅山巒時,再回到這難忘的鄉間屋樓相聚。
 
       再見了,純樸的修行者。
 
       200010月上旬某一天午後,孫仰如約回到德亥小鎮,哈門已在巴士站牌等候。真好!在異鄉,有熟人相候,異鄉從此不再陌生與疏離。
 
       互相擁抱問好,行李放入後車廂後,老道的孫仰,邀請哈門一起去超市購買未來三天的食物、水果、牛奶…。這次加買培根肉,當成炒菜或煎牛排的油脂。
 
  從紐約市坐巴士一路過來,滿眼秋色,一抹紅、一抹黃、一抹綠,緜亘不絕。大山大水的北國景色,令人讚嘆。進到鄉間,秋意更濃。
 
       十月的德亥與六月的德亥,氛圍冏然有異,感受不到天地肅殺,只覺秋意繽紛,大自然調色出最美的顏色,飽滿的秋紅、秋黃,與不捨離去的夏綠,潑灑在天地之間。
 
  坐在二樓瑜珈教室,與哈門閒話家常,突然窗外飄起慢雨,不!不是雨,是雪花,白色的雪花,如鴨絨緩緩飄下來!
 
       生於南國的孫仰,對雪還是憧憬的,興奮地走到屋外,手掌朝天,想接住雪花。哈門忍不住說道:「這是二十五年來,最早的一場雪!」
 
  隔天,哈門開車載著孫仰參訪窟波鎮的棒球名人堂,算是這附近的一個名勝景點。孫仰很好奇,美國職棒那麼受歡迎,怎麼會把一個棒球名人堂蓋在這麼偏遠的鎮上,球迷要來朝勝一趟也不容易。因哈門也非棒球迷,說不出一個所以然。
 
  一路上,見到不少克拉克家族捐贈的土地,就像在紐約市的公益或慈善捐贈,總少不了洛克斐勒家族的名字。美國人成就事業後,樂心捐公益捐慈善,這點令人感動。
 
  哈門已把瑜珈中心的土地、房產都捐給瑜珈基金會,個人不擁有產權,只有使用權。這些資源屬於社會大眾所有,只是由瑜珈基金會的理事、監事來管理罷了。
 
       這樣做也有好處,因社團法人免稅,不然靠瑜珈教學收入,真得繳不起房屋稅與土地稅,就沒有與世獨立的修行生活了。
 
  窟波鎮回來,哈門的弟弟尬斯在家,初次見面,好相似的倆兄弟!連髭須、鬍須、眼神、身材都像,都六十幾歲的孿生兄弟,如果一下子要我辨認誰是誰,我也認不出來。
 
  不過,尬斯比哈門活潑,得知孫仰來自台灣,就聊起他最愛吃的「莫莫」,即我們常說的餃子。說得起勁,約好明晚大家一起來包莫莫。包得是起士餡,這點和台灣常見的豬肉韭菜餡不同。
 
  第三天早上,哈門載孫仰拜會了返鄉的保羅,保羅的父親也在,是位酪農,在德亥的鄉間養牛,擠牛奶賣給大公司。問保羅的父親去過台灣否?答說:「未曾去過。」亞洲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,歐洲相對近些。
 
  辭別保羅,回家午餐兼午休後,開始與哈門約定的排直瑜珈課。哈門告訴孫仰:「貓的壽命約十五歲,一隻十四歲的貓,等同人七八十歲。但牠除了的動作略慢,跳上跳下,行進間靈動程度,不亞於一隻兩歲的年青貓咪。但七八十歲的老人,與十三四歲的年青人,靈活度就有明顯的差別?為什麼呢?」
 
  「是啊,為什麼?」孫仰不禁好奇地問。
 
  哈門說:「因為人會壓抑情緒、累積情緒,但動物不會,貓不會,狗也不會,小孩子也不會。」
 
  比如貓害怕時,牠會呈現害怕的姿勢,做出害怕的反應,發出害怕的喵叫,負面情緒在這時釋出大半。失望、生氣、憂傷時,動物一樣會忠實的呈現情緒,不會壓抑。
 
  但人不一樣,人會壓抑並隱藏自己的情緒。比如上司、親友、鄰居、在乎的人…,做了讓自己不高興的事,為了工作,為了不造成更大的衝突、為了表現風度…,人不知不覺壓抑了情緒,特別是負面的感受,沒有適時、適地表達出來,讓負面的能量不自覺就儲存入身體里,久了就造成身體的異常,如僵硬、酸麻、疼痛…。
 
  在此不是建議每個人,隨時全面外顯所有負面情緒,畢竟壓抑(Suppression)與利他(Altruism)、昇華(Sublimation)、幽默(Humor)、期待(Anticipation)等五種心理防衛機轉(Defense Mechanism),都屬於成熟型的心理防衛機制。適度的壓抑,讓人與人間的衝突減少,讓社會更和諧。古時五代同堂的秘訣,就在一個「忍」字,更何況當今更復雜的社會呢!
 
  排直瑜珈要講的是,如何讓儲存的舊情緒釋放出來。
 
  哈門解釋:「當貓面對大狗時,會自然地、驚竦地拱起腰,做備戰姿態,準備隨時衝向前作戰,且會發出低沈警告對方的喵叫…。同樣的,當一隻狗準備攻擊人時,會放低身體,頭仰起,低聲狗鳴,做攻擊狀。」
 
       貓狗在備戰當下,表達了驚恐、防衛,並做攻擊態勢,目的在自保。散發害怕情緒的同時,也傳訊給周遭的動物與人:「不要惹我!我會咬人。」
 
  哈門說:「遇到上司,是不宜擺出太明顯的攻擊態勢,但心中學學貓狗的低沈嗚鳴(當然上司聽不到!)一來即時舒發負面情緒,不使累積。二來雖然上司聽不到你的不快嗚鳴,但也會感受到氛圍有異,可能會適時收歛,不致於過份壓迫或霸凌。」
 
  但已經存入身體的負面能量,怎麼辦?
 
  哈門說:「小孩子不壓抑情緒,高興時,他們雀躍、歡跳、喧鬧,表達喜悅。跌倒時,哇哇大哭,表達疼痛。委屈時,雙足交互踱地,發出委屈的哼哼聲…。小孩純樸天真,不矯情不做作。」
 
  排直瑜珈要向動物學習,要向小孩學習,讓負面情緒舒發有道。
 
  哈門讓孫仰躺在厚塑膠墊上,要求孫仰雙腳抬高,以足踝為支點放在椅上。然後囑咐孫仰重復緩慢抬腳、放下,重復一次又一次,次數一多,抬腳放腳到某一點上,會止不住的抖動。對!就是要這個抖動,然後停在那兒,與抖動戲耍。
 
  Play with the tremor!
 
  與抖動戲耍,讓排直瑜珈的練習變得有趣,其中間插學習小孩子耍無賴的交互踱步與哼叫…,是一場有意思的課程,獲益良多。
 
  傍晚課程結束後,孫仰一個人走入草地,近身池塘,看著天邊人字形大雁南飛,一群又一群。在台灣看不到的北雁南飛,在北紐約州的鄉間,親眼目睹,不禁緬古思懷。
 
  這晚尬斯主持晚餐莫莫製作,在餐廳大木桌上,攪和麵粉,加上一根木桿,就撖起餃子皮。起士內餡早已備妥,孫仰只需幫忙包捏莫莫,大家也七手八腳,忙著捏做莫莫,天南地北亂聊一通,最後下鍋煮。忙得不亦樂手,也吃得不亦樂乎。
 
       餐後,尬斯拍著他精瘦的肚子:「吃得好飽,好幸福哦!」寡欲的瑜珈行者,只些許生活的滿足,就得到莫大的快樂。
 
       「具有純樸心的人,容易感受到幸福!」這是孫仰的體會。
 
  離去時,孫仰付給哈門教學鐘點費,住宿費,也另外捐了一筆錢給瑜珈中心。錢是工具,用它傳達內心的感謝。
 
  20015月下旬,孫仰大姊與一位朋友從台灣飛到紐約找孫仰,趕上了長島西埋花園的百花盛開,孫仰也帶著大姊與其好友來到德亥。
 
       在大超市買好三天的食物後,哈門開車從德亥載我們三人抵達瑜珈中心時,布蘭達的孫子約十八歲,正在池邊釣魚。見到我們,熱情地前來問好,雖然大姊聽不懂英語,馬上用台語告訴孫仰:「一看這家人,就知道是淳樸的鄉下人,是好人哪!」
 
  這年六月是綠意盎然的季節,與哈門已相識一年,時光易逝!孫仰帶領大姊走近楓林的禪修小屋,也一起參與了大夥共聚一堂的晚餐,大姊貢獻了一道菜「牛肉炒青花椰」。
 
  20018月孫仰返回晨星醫院工作,其間只新年除夕,與美國朋友電話互道新年快樂。
 
  20045月紐約市舉辦美國精神醫學年會,孫仰前往與會,一來聆聽最新的精神醫療藥物與心理治療發展,二來拜訪美國舊友,也走了一趟德亥。
 
       這次紐約的老房東伯特說要一起去鄉下走走,伯特不想坐灰狗巴士,想搭轎車。把這訊息傳給哈門後,哈門說他願意來紐約載伯特與孫仰。談好車資,伯特孫仰各付半額。
 
  那天早上,哈門開著他的老爺車,載著布蘭達的小男孫,來到繁華的曼哈頓上東城。十歲大的小男孫初見摩天樓群高聳矗立,直干雲霄,加上車來車往,人潮不斷的紐約市區,一臉興奮。
 
  哈門說:「帶他來見見世面。」一付慈祥祖父模樣。駕車往德亥途中,在一座忘了名字的小鎮餐廳,美美地吃了一頓早午餐,有生菜沙拉、炸薯條、歐姆蛋、咖啡,是道地的美國味。伯特請客!
 
  哈門再三道謝,這趟路讓布蘭達的小男孫見識到了北美最繁華都市的樣貌,也賺了一趟車資,又免費吃上一餐,哈門可高興。瑜珈修行者,心很純淨,生活在感恩中,也生活在滿足中。
 
  伯特住了一夜,不習慣鄉間生活,隔天先回紐約。孫仰續住瑜珈中心,那天傍晚,終於等到水牛城開車前來會合的比爾。七十幾歲的比爾,在客房休息一夜後,隔早載著孫仰,慢慢開車北上,費了九小時,終於回到水牛城的家,瑪玦已在家等待夫君與客人的到來,還有兩只可愛的橘貓相迎。
 
  200710月,孫仰想念紐約州北方的秋天,那片大山大水,好像回蕩裊繞的交響樂曲,鳴振胸口,久久未曾散去。
 
       那寶藍天空飄著白雲。
 
       那大山大水的北國景色。
 
       山巒上,紅、黃、綠三抹顏色,連緜不斷秋色…。
 
       那人字形的大雁南飛,一群又一群…。
 
  這次伯特不去,孫仰自紐約拉著行李,坐上長途的灰狗巴士,前去德亥。
 
       依舊是哈門在巴士站牌等待。行李放入客房後,孫仰又是一個人漫步,走入秋天的楓林里,一一探察禪修小屋是否依舊堅實、依舊無恙?
 
       是的,彷彿一切未變,連楓紅的顏色都一樣。孫仰撿起幾片漂亮的五角楓葉,放入「無來無去」的書頁中,彷彿留住了這一季的秋。
 
       哈門、布蘭達、尬斯、尬斯的愛人瑪梨、布魯斯都在。
       布魯斯的愛人羅莉,此時正在屋南楓林的禪修小屋,過著簡單孤獨的修行生活。
 
       這一晚在孫仰的要求下,大夥又一塊兒做了一次「莫莫」大餐,很多人,很熱鬧,威廉也在,還有一些新朋友。只有羅莉在楓林中的禪修小屋修行,未能一起享用莫莫大餐,但她正體驗著修行喜樂呢!
 
  哈門常住德亥瑜珈中心,偶而外出教學,生活簡單,時而住入楓林的禪修小屋數周,獨自修行。
 
       都這個年紀,哈門與尬斯仍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一樣。不過哈門沈穩,尬斯活潑,一向哈門當頭,尬斯追隨,但兩人說話都是沈穩緩慢,連聲調都一樣。
 
  水牛城還是要去的,這次不敢讓比爾開車來載,都快八十歲的人了!坐灰狗巴士回紐約後,再從甘乃迪機場坐捷藍航空前去水牛城。
 
       20155月,孫仰再訪德亥,已經不是哈門在巴士站等候,是尬斯開車來接。一年前,哈門過世了。親人朋友相伴在側,哈門平靜而安詳辭世,享年八十二歲。
 
       行李放入瑜珈中心的客房,孫仰走到胸口高的郵筒式小木亭,鳥兒三三兩兩自由來去。鳥食小木亭旁的石椅上,依舊刻著「MONICA BECAUSE OF YOU」,沒有加添新文字。
 
  當初哈門緬懷第一任妻子默妮卡,現在他也去到彼處與默妮卡相聚了。
 
       布蘭達仍住瑜珈教室旁的房間,孫仰上二樓與她致意,互相擁抱問安,送她台灣帶來的小禮物,並對哈門的離去,表達遺憾與不捨。
 
       布蘭達回贈孫仰一塊能量水晶石,傳送她的祝福。少了哈門,布蘭達面露淒涼,孫仰只能祝禱:「願往者安詳,生者平安。」
 
       多保重了,布蘭達!
 
       秋天的顏色,不因人在與否而改變,仍然是三抹顏色,最上頭的一抹紅,山腰的一抹黃,山腳的一抹綠。
 
       人字形的雁群,仍是一群又一群飛過草地,飛過楓樹林,飛過山巒,向著溫暖的南方前去。
 
       哈門生於美國的鄉間,工作戀愛在紐約市,中年轉住德亥小鎮的瑜珈中心,以德亥鄉間清淡的生活為樂,做瑜珈、教學、修行…,諸願如意。這樣的一生也是無憾了,不是嗎?
 
       八十二歲的老人,生活在親手建造的瑜珈中心四十年,死於這一生鐘愛的山林,親友相伴,這不是「老有所歸」的美好境界嗎?
 
       201812月下旬,孫仰第一次冬季拜訪德亥,這是2001年的夢想,但那年秋天孫仰返台工作。
 
       後來再回紐約,不是五月百花盛開時,就是十月楓紅似火時節,兩個最美麗的季節,一再回到鐘愛的紐約市與紐約州,或賞花或賞楓,更重要的是舊友相見,身體都好,格外珍貴!
 
  德亥的冬季有它的美,但行動可能被限制在屋子裡,這是孫仰的想像。
 
  這回仍是尬斯來巴士站接人,但開車的是一位年青小夥子,瑜珈中心的新學生賈可,才二十歲,正讀大二。
 
       因是聖誕假日,大超市休市半天,回家吃聖誕大餐,也是美國人的團圓夜。
 
       從德亥車站下車時,雪花不停地飄著,還好雪勢不大,路面積雪不算多。賈可開車載著尬斯與孫仰,一路開回瑜珈中心。
 
  尬斯八十五歲,他的愛人瑪莉也走了,現在他一人住在瑜珈中心側邊30公尺的獨棟房二樓,也是當初他們兄弟與布魯斯胼手肢足,親手築建的窩巢。
 
       尬斯一直住在那棟房的二樓,孫仰沒去過。因之前孫仰來到瑜珈中心,只是繞著哈門轉,讓哈門載進載出。哈門過世後,對哈門的思念情誼,不禁移轉到長得一模一樣的尬斯身上。
 
  這一晚,尬斯邀大家共進晚餐,除了哈門、威廉是舊識,新來的一對老夫婦,賈可與另一位青年,加上孫仰共七位。
 
       布魯斯與羅莉在南方的佛州教瑜珈,哈門已逝,布蘭達移居他方。
 
       這回尬斯坐在餐桌主位,過去這是哈門坐的位子,依舊是順時針傳著沙拉木盆、烤雞大盤…,依舊是甘美的地下水…。
 
       只是人兒泰半已非!
 
       餐桌交談,熱鬧如昔,也見到新的生力軍加上瑜珈中心,但孫仰內心,不禁唏噓世事變遷。
 
  這晚,雪勢更盛。隔早孫仰起床,望外一看,皓皓白雪堆積滿地,所有車跡足印,緲不可尋,彷佛大地污垢,一夜間全都洗凈,只剩潔白大地,映著藍天。
 
       前一日抵達德亥時,因聖誕假期,超市停業半天,工作人員正在家團圓,準備當晚的聖誕大餐,這是美國人一年中,最重要的時光,全家團聚!大概只有中國的除夕夜,可堪比擬!
 
       孫仰無法在超市買到食物,為自己備餐。這一早,尬斯邀請孫仰過來一起早餐。這棟樓,孫仰第一次來,不禁問起尬斯建蓋時日?
 
  一會兒賈可也來了。二樓卧房兼小廚吧,尬斯應孫仰期待煎了兩顆蛋,再各倒一杯牛奶給每個人,賈可也吃煎蛋,三人就在房內的桌上,吃起簡便早餐。
 
       餐後賈可因要進城,故先行離去。尬斯烹煮咖啡,照例是黑咖啡,尬斯回憶舊日,說道:「當初廚房餐廳那一棟,是最先蓋好的。大家都睡二樓,之後二樓一半成了哈門與默妮卡的住房,一半成了布魯斯與羅莉的住房。後來加蓋一樓客房區二樓瑜珈教室那棟,兩者以兩階階梯落差相連接。最後是我住的這棟…。」這都是1970年代的往事了。
 
  布魯斯與羅莉正在佛州教學瑜珈,只能臉書視訊!時代變化真快,2000年初來德亥時,連手機都不普及,何來網路視訊。加上彼此的臉書,羅莉的、尬斯的臉書,也好日後拜訪前,方便事先連絡。比電話方便,而且便宜!
 
  現在尬斯也老了,但精神依舊抖擻,講話慢調斯理,身體依舊壯實精瘦,滿口髭鬍。因為哈門老去,布蘭達後來也搬遷離去,轉住他處教學瑜珈。或許不忍賭物思念故人吧!只好在電話上,向布蘭達問好,相約下回見面。
  哈門舊日住房,已住進另一對老夫婦,現在也成了瑜珈教師。
 
       天線裝修師傅威廉還在,七十歲了。自20006月,孫仰初來德亥瑜珈中心,他一直都在,而尬斯已老,下回可能得麻煩威廉來巴士站載人!威廉說:「沒問題。」互相加了臉書,方便日後連絡。
 
  八十五歲的尬斯,教孫仰一堂排直瑜珈課程,類似當初哈門所教,更多心得與人生經歷分享。尬斯的人生,從海軍士兵,造訪義大利、日本、菲律濱…,到退伍後工廠工作,轉成特殊玻璃製造工人,到戀愛,到加入哥哥哈門的瑜珈中心建造…。
 
       這是另一個精彩的人生!
 
  瑜珈課後,孫仰與尬斯兩人找一齣網路電影共賞,看的是倩女幽魂。尬斯對東方武術氣功、印度的賽巴巴、緬甸的帕奧禪修,均可接受。也一起下載了電影天堂之城(Kingdom of Heaven)在其電腦上,準備隔天看。後來雪霽天晴,孫仰踏雪入林,尋找禪修小屋,沒再一起共看天堂之城。
 
  楓林走回屋子的路上時,見池塘結冰尚未厚實,蘆葦桿光突突地插在水邊。沒有大雁南飛,只有冬雪白茫茫一片,楓林只剩枯枝。只有杉樹群綠意依然,是白雪大地最精神所在。
 
  除了付教學費與捐錢給瑜珈中心外,尬斯載孫仰前去德亥巴士站時,道別時,孫仰塞給尬斯一張美元大鈔,寵寵老人!
 
       囑咐他:「去吃吃好料,或買些想買的東西,想怎麼花就怎麼花,疼惜一下自己!」
 
       那日午後的巴士上,孫仰就收到尬斯的訊息,他開車返家途中,獨自一人進德亥鎮的餐廳,美美地吃上一頓,肚子還撐著呢!
 
  從羅德岱堡的伯特,到水牛城的比爾,再到德亥的尬斯。孫仰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會選尬斯的鄉居自在生活,偶而去禪修小屋修行十天半月。
 
  物質方面,伯特與比爾都很豐富,但伯特老年移居異鄉,與個性不合的愛人分居兩地,五十年來,在紐約市建立的人際關系,近乎全斷,最是孤獨、寂寞。
 
  比爾子女孝順,常常來電關照,仍住生活超過半世紀的水牛城,只是移居同城的老人公寓,人際網路仍在,環境熟悉,要去的老餐廳找得到,老朋友多住同城,變動最少,適應最佳。特別是找到戀老的葛瑞,兩人情感互相依賴,最為幸福。
 
  哈門已經平靜老去,現今尬斯獨居鄉間,瑜珈新友舊友,緊鄰而住,學生來來去去,既離群而住,又不與社會脫節,最是自在。
 
  願人人「老有所歸」!
 
  由絢爛回歸平淡,回顧一生,或許想要的是無----
 
 
註:2000年在紐約認識的朋友,一個一個老了,2018年走了一趟美東,拜訪舊友,心有所感,故寫下老有所歸的美東楔子三篇。